
長沙晚報網
長沙晚報社由中共長沙市委主管、主辦,公益二類事業單位。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2001年10月26日掛牌成立長沙晚報報業集團。2019年8月,中共長沙市委對長沙晚報社進行一體化改革,長沙晚報(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社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實行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
《長沙晚報》是中共長沙市委機關報,創刊于1956年7月1日,原名《長沙日報》,1961年更名為《長沙晚報》。辦報定位:“市委機關報,市民都市報,省會特區報,融媒移動報。”長沙晚報擁有主報《長沙晚報》,子報《知識博覽報》《星沙時報》《湘江早報》《瀏陽日報》等5份報紙,《學生·家長·社會》1份期刊,擁有長沙晚報網、掌上長沙新聞客戶端、長沙晚報官方微信、長沙晚報官方微博、星沙時報官方微信、知識博覽報官方微信、高新麓谷官方微信、三湘名醫微信公眾號號、火星財經局微信公眾號、長沙晚報家長學院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矩陣以及等8家子公司,傳播業務涵蓋報紙、網絡、期刊雜志、數字媒體等多種介質,產業運營涉及文旅、文化創意創業服務、樓宇經濟、會展、區塊鏈版權保護、軟件技術輸出等諸多領域。
長沙晚報自創刊以來,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講好長沙故事,為長沙經濟社會發展營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多年來,長沙晚報高度重視精品創優,進入21世紀,報社有近20件作品獲得中國新聞獎(一二三等獎),領導帶頭創優、全員創優成為報社上下的共識和自覺行動,獲獎數量和等級在全國晚報界和全國省會城市黨報中名列前茅。報社獲獎經驗在2017年9月26日-29日中國記協和中國晚報工作者協會聯合舉辦的全國晚報社長總編輯培訓班上進行了專題發言,受到100多名報社負責人的好評。
報社主報《長沙晚報》在人民網發布的《2018中國媒體融合傳播指數報告》中,長沙晚報名列全國377家黨報第二十四名、中國地市報首位、省會城市黨報第二名,長沙晚報掌上長沙客戶端居全國黨報自有APP傳播力第十位;
近年來,傳統報業轉型如火如荼,長沙晚報社也不例外。在抓好移動優先、技術自主的同時,長沙晚報社對傳統紙媒重塑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進行了有益的嘗試:自2019年9月以來,長沙晚報重拾封面這一厚報時代的產物,重新定位,由導讀索引轉作重大主題報道陣地,刊發大型特稿,截至2020年底,長沙晚報已在封面版推出近20篇萬字雄文,譬如《青春之城》《致敬,長沙制造》《人民至上》《全力以“復”》《多彩長沙走新路》《中國青年》《大潮起瀟湘——寫在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之際》《湘江,湘江》《中國有個馬欄山》等,這些重磅文章以宏大的敘事、磅礴的氣勢、醒目的編排,走出了一條主題報道深度化之路。這一創新之舉,放眼全國黨報,沒有先例可循。
長沙晚報社近年來強力推進媒體融合發展,落實移動優先戰略,從“保品牌、走新路、興產業、強隊伍”四輪驅動戰略到去年以來實施的“原創+科創”發展戰略,報社率先在全國建成了自主研發和擁有全部知識產權的中央廚房(翰飛系統),率先全省媒體實現了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互融互通,可以實行文字、圖片、音頻、視頻信息的采編、發布。掌上長沙不僅是長沙晚報的迭代平臺和載體,而且移動傳播的流量變現呈現了強勁態勢。
翰飛融媒體中央廚房2018年正式上線。全國有100多家報社負責人先后到長沙晚報考察學習,目前已向省內外媒體和機構進行中央廚房的技術輸出。掌上長沙上線5年,目前下載量已達1000萬人次,除了海量和權威信息,每年直播達百場,累計觀看人數達3000多萬人次。人民網2020年12月23日發布的《2020全國黨報融合傳播指數報告》顯示,掌上長沙在全國市級黨報自建客戶端下載量排名中居第二位,僅次于廣州日報。
從2016年以來,在網絡科技迅猛發展、傳媒格局深刻變化的背景下,報社開始了以融合轉型為使命的第三次創業。報社確立了“保品牌、走新路、興產業、強隊伍”的轉型戰略路徑,實施長沙晚報+麓谷創新創意產業園+長晚大廈樓宇經濟+文旅產業,探索具有長晚特色的融合轉型新路。2019年8月機構改革后,報社黨委提出再起航、再出發,打造“原創+科創”的長沙晚報融合轉型升級版。2020年后疫情時代,長沙晚報以網格寶等項目入駐長沙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長沙晚報正從一張報紙變成一個立體傳播、全媒體發展的文化平臺,產業形成一園多區、多元化發展的格局。報社以新型媒體為核心,以產業為依托,以改革為動力,推動傳統媒體向新型現代主流媒體集團轉型發展。
社址:
晚報數字報:
官方微信:cswbweixin